猛虎行
《猛虎行》譯文
口渴也不能飲盜泉水,熱也不能在醜陋的樹木下歇息。惡木也有枝,志士卻多苦心。志士整理馬車恭敬地遵奉君主之命,驅馬將要遠行。時勢所迫,飢不擇食,寒不擇棲。時光已經逝去,而功業卻還未建立。高聳的雲朵接岸而起,樹木的枝條隨風鳴叫。在幽谷底沉思,在高山頂感慨悲傷。樂器繃緊了的弦發不出緩弱的聲音,而節操高尚的人就猶如這急弦,談論問題常常直言不諱,常常不為君王所喜,不為世俗所容,得不到認可。人生處世真不容易,如何才能放寬我的胸襟呢?眷顧我耿直的情懷,與古人相比真是感到慚愧。
《猛虎行》註釋
①盜泉:水名,在今山東省境內。傳說孔子經過盜泉,雖然口渴,但因為厭惡它的名字,沒有喝這裡的水。
②熱不息惡木陰:比喻志節高尚的人不願意被牽連到不良的環境中去,以免影響自己的聲譽。惡木,形容難看的樹。
③整駕:整理馬車。
④肅時命:恭敬地遵奉君主之命。
⑤杖策:拿著鞭子,指驅馬而行。
⑥“飢食”兩句:這兩句見樂府古辭《猛虎行》,這裡反用其意,是說時勢所迫,飢不擇食,寒不擇棲。
⑦歲載陰:歲暮。這裡指時光已經逝去,而功業還沒建立。
⑧崇:高。
⑨駭:起。
⑩鳴條:樹枝被風吹髮出聲音。靜言:沉思。高山岑:高山頂。亮節:節操高尚的人。“人生”兩句:人生處世真不容易,如何才能放寬我的胸襟呢?曷,同“何”,怎么。俯仰愧古今:與古人相比感到十分慚愧。俯仰,低頭抬頭,這裡表示思考。古今,古今之人,這裡是偏義詞,指古人。
《猛虎行》賞析
這是一首以樂府體寫的寓言詩,表面上是寫猛虎危害村民的情景,實際是寫社會上某些惡勢力的猖獗,啟示人們認識現實。全詩比喻貼切,描寫生動,寓意深刻。
詩的開頭,點出猛虎所居,及其大膽妄為之狀:“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村行。”猛虎本出入深邃幽暗的山林,而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敢繞村尋釁,比喻惡勢力依仗權勢,肆意橫行。兩句發端立意,統領全篇。
接著,步步深入地刻畫老虎的兇惡殘暴、肆無忌憚之舉。
“向晚一身當道食,山中麋鹿盡無聲。”傍晚之際,猛虎孤身在大路上捕食生靈。這富有啟迪性的詩句,不禁使人們想到羽林軍的“樓下劫客樓上醉”,宦官們名買實奪的“宮市”,方鎮們的“政由己出”,屠城殺人,以及貪官們的稅外“賦斂”羨餘,這些不都是趁朝廷黯弱之際的“當道”捕食嗎?懾於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點動靜,喻指當時社會上一片恐怖,善良的勞動人民只好戰戰兢兢、忍氣吞聲地生活。
“年年養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也是一種人世社會的借喻。它深刻揭示當時社會的惡勢力有著非常深廣的社會聯繫,皇親國戚,豪門大族,利用封建宗族和裙帶關係,結成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的統治集團,官官相護,上下勾結,各霸一方,危害百姓。
猛虎施虐為害,受害最深的要算靠近虎穴的山村了:“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家取黃犢。”“黃犢”即小黃牛。黃牛是農家的重要生產資料,“取犢”而去,民何以堪!這兩句表面是說老虎把爪牙伸向了附近的山莊,把農家的小黃牛咬死、吃掉,實則是寫人中之“虎”用“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殘酷手段虐害人民、弄得民不聊生的情形。
描寫“猛虎”之害,至此已淋漓盡致,最後筆觸轉向“射虎”之人:“五陵年少不敢射,空來林下看行跡。”五陵是長安西北的地名,因漢代的五個皇帝的陵墓於此而得名。五陵年少,一般指豪俠少年。這兩句,字面是說,這些猛虎作惡多端,就連那些號稱善於騎射、以豪俠自命的人也不敢惹,只是來到林下看看它們的行跡。實際上是諷刺朝廷姑息養奸,為掩人耳目,虛張聲勢,故作姿態。“空來看行跡”,含有辛辣的嘲諷。
詩人胸中怨悱,不能直言,便以低回要眇之言出之,國事之憂思,隱然蘊於其內。全詩處處寫猛虎,句句喻人事;寫“虎”能符合虎之特徵,寓事能見事之所指,寄思遙深,不言胸中正意,自見無窮感慨。
《猛虎行》作者陸機簡介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後死於“八王之亂”,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晉書·陸機傳》),與弟陸雲俱為中國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被譽為“太康之英”。陸機還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的《平復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