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原文注釋譯文,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賞析作者李隆基簡介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標籤: 傷懷 情感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譯文

韻譯
孔老夫子一身奔波,究竟有何所求?忙忙碌碌周遊列國,疾惡鄙陋世俗。
先聖誕生於鄒氏邑,後來遷居曲阜;這宅院魯王原想毀它,而擴建宮府。
孔子曾經嘆息:鳳凰不至生不逢時;見麒麟他傷心哭說,我已窮途末路!
而今到此,瞻仰兩楹間對他的祭奠;與他當年夢見坐享其間,並無不殊。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註釋

(1)經魯祭孔子:開元十三年,唐玄宗到泰山祭天,途經孔子宅,派出使者祭孔子墓。魯,今山東曲阜,為春秋時魯國都城。
(2)何為者,猶“何為乎”。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無處安身。《論語·憲問》:“丘何為是棲棲者歟?”
(3)鄹,春秋時魯地,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南。孔子父叔梁紇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於此,後遷曲阜。鄹氏邑,鄹人地。
(4)宅即句:相傳漢魯共(恭)王劉余(景帝子)曾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及升堂,聞金石絲竹之音,乃不敢壞。
(5)嘆鳳句:《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說鳳至象徵聖人出而受瑞,今鳳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親見聖之嘆。否,不通暢,不幸。身否,身不逢時之意。
(6)傷麟句:麟,瑞獸,象徵太平盛世。相傳孔子見人捕獲了麟,曾大為悲痛地說:麟出而死,我的願望無法實現了。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獲麟, 孔子 曰:‘吾道窮矣!’”
(7)今看兩句:《禮記·檀弓上》,記孔子曾語子貢云:“予疇昔之夜,坐奠於兩楹之間。……予殆將死也。”殷制,人死後,靈柩停於兩楹之間,孔子為殷人之後,故從夢境中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兩楹奠喻祭祀的莊嚴隆重。兩楹:指殿堂的中間。楹:堂前直柱。奠:致祭。整句大意為:孔子說他曾經夜夢自己坐於兩柱之間受人祭奠,他的夢於今天實現了。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賞析

詩中讚頌了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用世精神,對他的一生不得志深表嘆息。就詩而言,並不算好,只因是皇帝寫的,便作為五律的首篇。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作者李隆基簡介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