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就是現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的城樓。樓高三層,下瞰洞庭湖,碧波萬頃,遙望君山,氣象萬千,這裡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歷代詩人才士來此遊玩時,常常登樓賦詩。白居易的這首《題岳陽樓》也是登上這座城樓之後,藉此來抒發自己的感慨和心志的。詩一開頭就緊扣題目,寫他一個人登上岳陽樓的高樓,獨自憑依著曲折的欄桿,俯視城下的湖水,波光粼粼,浩淼無際。洞庭湖是我國的大湖之一。杜甫在《登岳陽樓》的詩中形容洞庭湖說,它的波濤把整個宇宙都浮了起來。(“乾坤日夜浮”),“岳陽城下水漫漫”,這裡的“漫漫”也是形容水勢浩大,無邊無際的樣子。“危樓”,高樓。“獨上危樓憑曲闌”,這個“獨字”字既是寫實,同時也透露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的孤寂心情。第二聯是寫放眼遠望的景象。春天,雨水漸多,湖水微漲,水波碧綠。岸邊的草木,也已發芽抽條。草木的綠色與遠處雲夢澤的水色連線在一起,圖面更覺廣闊。傍晚,斜日西墜,殘陽如血,天空的彩霞與湖水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好想就是長安,它使人聯想到似乎離長安近了。這幅圖畫色調明快,芳草、碧波,綠成一片,夕陽、晚霞,渾然一體。“夕波紅處近長安”,在這絢麗的畫圖中又織進了作者的感慨和希望。這裡,作者暗用了晉明帝“日遠長安近”的典故。《晉書·明帝紀》有這樣的記載:明帝小的時候,受到元帝的寵愛。有一次元帝把他抱在懷中,問他:“太陽和長安哪一個離我們近?”明帝回答:“還是長安近,常聽說有人從長安來,沒聽說過有誰從太陽那裡來呀。”元帝認為他聰明,想誇耀一番,於是大宴群臣,當著眾臣的面提問,這次他卻回答說,太陽離我們近。元帝很窘,問他為什么和上次說的不一樣?他說:“我們一抬頭就看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呀。”從此,元帝更把他看成奇才了。白居易借用這個典故說,看到映在湖中的夕陽,就想起了長安,這是符合他當時的心情的。我們知道,白居易是個有政治抱負的人,他雖受到排擠打擊,貶謫在邊遠地區,但他始終關懷著祖國和人民的命運。長安是唐代的京城,古人常常以長安代指中央朝廷。他這時正由江州(在今江西省)調任到忠州(今四川忠縣),不論是在空間上還是在心理上,都使他感到離長安近了一步。這種語意雙關的詩句,傳神地表達了他此時特有的心理狀態。但是,生活是複雜的,白居易的心情也是矛盾的。“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正是他這種複雜心情的寫照:岸邊山中的老猿正攀著枯樹站立在那裡哭得那樣傷心,天空的大雁在湖上橫空飛渡,要渡過這無邊無際的大湖還有許多困難。“苦”,這裡是形容啼哭時極度傷心的程度。所以他感慨地說,這個地方風景壯闊美麗,也只可畫成圖畫,張掛在貴人家的廳堂里,供他們欣賞。他們看到畫面,卻不能理解我這“猿啼苦”、“渡亦難”的心情啊。“圖障”,畫幅。“華堂”,裝飾華麗的廳堂。“張”,這裡是掛的意思。“看”讀第一聲,與“安”、“難”同韻。白居易的這首詩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寓情於景,把寫景和抒情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描繪優美動人的景色時,毫不掩飾地向讀者敞開自己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