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寫於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九首》,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竹枝詞》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樂府《近代曲》名。最早為巴人口頭傳唱的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據史書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楚國荊湘一帶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帶有巴風,巴歌帶有楚風,二者相互滲透,互相融合。這組民歌體詩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愛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寫夔州一帶的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的,語言明快淺近,清新流麗,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認為,這寫作品是詞作,這九首詞是一個詞文化的開端,用樸實的語言開始寫意中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