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半堤花雨原文注釋譯文,百字令·半堤花雨賞析作者褚生簡介

百字令·半堤花雨

[作者] 褚生   [朝代] 宋代

半堤花雨。對芳辰消遣,無奈情緒。春色尚堪描畫在,萬紫千紅塵土。鵑促歸期,鶯收佞舌,燕作留人語。繞欄紅藥,韻華留此孤主。

真箇恨殺東風,幾番過了,不似今番苦。樂事賞心磨滅盡,忽見飛書傳羽。湖水湖煙,峰南峰北,總是堪傷處。新塘楊柳,小腰猶自歌舞。

《百字令·半堤花雨》賞析

1275 年(宋恭宗德祐元年),皇帝年幼,朝政大權操縱在賈似道這個奸相手中。元兵大兵南下,臨安已為其囊中物。朝廷上下恐慌一片。獨有賈似道卻匿情不報,在杭州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曾有人作詩諷刺他:“山上樓台湖下船 ,平章醉後懶朝天。羽書莫報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
這首詞《百字令》即作於此時。詞的基調較為哀婉動人,令人心中自然升騰起一種對賈氏之流的切齒之恨 。在1276 年 ,元兵攻入臨安,太后降詔投降,南宋小朝廷臨安至此而亡。
上闋寫杭州西湖景色 。“半堤花雨”起句,扣住西湖 。遊人繞堤遊覽 ,堤上春花凋殘 、落地如雨;“ 對芳辰 ”三月暮春。這樣的西湖景觀,寫得既概括 ,又形象。“消遣無奈情緒”,“無奈”,空虛廖落、無可奈何。愁緒滿腹,賞景排遣,誰知所對芳辰,竟是春意闌珊,反而加重了內心的愁緒。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 。”下面數句寫觸目所見 ,其中浸透了這種對景難排的惜春 、傷春之情 。“ 春色尚堪描畫在 ,萬紫千紅塵土”春色雖尚堪描畫,但如錦如簇的春花已塵落矣。好景不長,大勢已去。
“ 鵑促歸期,鶯收佞舌,燕作留人語。”杜鵑哀啼,呼喚歸去。黃鶯收起歌喉,春光寥寂;惟有紫燕呢喃,尚作留語。“繞欄紅藥,韶華留此孤主”:紅紅的芍藥花在欄乾邊盛開,仍在裝點著春色,灼人的紅色 ,卻點綴在“萬紫千紅”已“塵土”的背景之上,使人寂寞 ,甚至有點慘然!“韶華留此孤主”情景雙繪,它既是西湖景色的聚焦點,又是情感流露的突破口 。對著“繞欄芍藥”,詞人心中的淒涼幽怨之情噴發而出,使人頓起惜春、傷春之情。
“真箇恨殺東風 ,幾番過了,不似今番苦。”總攬上闕 、引出下闕。“真箇”表明惱恨已極。東風過了,春意闌珊,令人可恨。細分析詞人恨之所在,不是自然界的節序更替,而是人事的滄桑變化 。“樂事賞心磨滅盡 ,忽見飛書傳羽”。直陳其事,南宋君臣的宴安享樂如過眼雲煙,傾刻磨滅,而軍情緊急,北兵將至。
“ 湖水湖煙,峰南峰北,總是堪傷處。”面對大好河山 ,而亡國之禍將臨 ,此景此情,令人怎不神傷。字字淒咽,語語沉痛!聯繫“無奈情緒”其政治內涵,更一目了然了。“新塘楊柳,小腰猶自歌舞。”此景寫情 ,曲筆直書 ,表達極為含蓄 。回到春景,“ 猶自”兩字,用筆拙重,如王安石詩中表意。“隔江猶唱後庭花 ”。 楊柳裊娜,如在東風中舒腰曼舞,它何曾懂得世人憂國傷時的苦痛呢!¥¥¥這是一首暮春遊湖,即景抒懷之作。但詩中表達的意蘊已大大超越了賞景的本身 。在國破家亡之際,詩中心中所想的不是花枝柳色,而是國家興亡。詞中的暮春之景,恰如將亡的偏安南宋王朝。清朝陳廷焯在《 白雨齋詩話 》中評論此詞說 :“宋德祐太學生《百字令》。《祝英台近》兩篇,字字譬喻,然不得謂之比也 。此詞太淺露、未合風之旨。”這篇評論非作者本意,是陳氏未揣透之。

《百字令·半堤花雨》作者褚生簡介

《褚生》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出自《聊齋志異》卷八。主要記敘了鬼魂褚生報答友人陳舉人和其師呂先生的故事。褚生,亦指南宋詞人,主要作品有《百字令·德祐乙亥》。

褚生的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