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題·石頭城原文注釋譯文,金陵五題·石頭城賞析作者劉禹錫簡介

金陵五題·石頭城

[作者] 劉禹錫   [朝代] 唐代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金陵五題·石頭城》賞析

賞析一

這首詩詠懷石頭城,表面看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抒情。詩人寫了山、水、明月和城牆等荒涼景色,寫景之中,深寓著詩人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悲涼之氣籠罩全詩。
詩一開始,就置讀者於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開頭兩句寫江山如舊,而城已荒廢。山圍故國周遭在,首句寫山。山圍故國,故國即舊城,就是石頭城,城外有山聳立江邊,圍繞如垣牆,所以說山圍故國。周遭,環繞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這句寫水。潮打空城,石頭城西北有長江流過,江潮拍打石牆,但是,城已荒廢,成了古蹟,所以說潮打空城。這兩句總寫江山如舊,而石頭城已荒蕪,情調悲涼,感慨極深。
後兩句寫月照空城。淮水東邊舊時月,舊時月,詩人特意標明舊時,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橫貫石頭城,是六朝時代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遊樂場所,這裡曾經是徹夜笙歌、紙醉金迷、歡樂無盡的不夜城,那臨照過六朝豪華之都的舊時月即是見證。然而曾幾何時,富貴風流,轉眼成空。如今只有那舊時月仍然從秦淮河東邊升起,來照著這座空城,在夜深的時候,還過女牆來,依戀不捨地西落,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卻顯得更加寂寞了。一個還字,意味深長李白《蘇台覽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謂蘇台已廢,繁華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處在“只今惟有”四字劉禹錫此詩也寫江月,卻並無“只今惟有”的限制詞的強調,也無對懷古內容的明點。一切都被包含在“舊時月”、“還過”的含蓄語言之中,溶鑄在具體意象之中,而詩境更渾厚、深遠。
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深沉感傷。
詩人在朝廷昏暗、權貴荒淫、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危機四伏的中唐時期,寫下這首懷古之作,慨嘆六朝之興亡,顯然是寓有引古鑒今的現實意義的。江城濤聲依舊在,繁華世事不復再。詩人懷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車之覆為鑑。

賞析二

這是一首詠石頭城的七言絕句。石頭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 。南京的江山形勝 ,素有“虎踞龍盤”之稱,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夢死,追歡逐樂,詩家稱之為“金粉六朝 ”。但由於荒淫誤國,這一個一個朝代皆滅亡得極快,“悲恨相續”。這“虎踞龍盤”的六朝豪華之都 ,也就荒涼下來了 。劉禹錫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 )罷歸洛陽 ,路過金陵 ,見昔日豪華勝地 ,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萬分,於是寫下了這首懷古詩篇。
開頭兩句寫江山如舊,而城已荒廢 。“山圍故國周遭在 ”,首句寫山。“山圍故國”,“故國”即舊城,就是石頭城,城外有山聳立江邊,圍繞如垣牆,所以說“ 山圍故國”。周遭,環繞的意思。這句說:圍繞在石頭城四周的山依然如舊。“潮打空城寂寞回”,這句寫水。“潮打空城”,石頭城西北有長江流過,江潮拍打石牆,但是,城已荒廢,成了古蹟,所以說“潮打空城”。這句意思是說:潮水拍打著“空城”,雖有巨響,卻顯得分外淒涼,便又寂寞地退去了。這兩句總寫江山如舊,而石頭城已荒蕪,情調悲涼,感慨極深。後兩句寫月照空城 。“淮水東邊舊時月”,“舊時月 ”,詩人特意標明“舊時”,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橫貫石頭城,是六朝時代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遊樂場所 ,這裡曾經是徹夜笙歌、紙醉金迷、歡樂無盡的不夜城 ,那臨照過六朝豪華之都的“ 舊時月”即是見證 。然而曾幾何時 ,富貴風流,轉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 舊時月”仍然從秦淮河東邊升起,來照著這座“空城”,在夜深的時候,“還過女牆來 ”,依戀不捨地西落,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卻顯得更加寂寞了。一個“還”字,意味深長。但這首詩並不只是發思古之幽情,詩人感慨深沉,實寓有“引古惜興亡”之意。詩人在朝廷昏暗、權貴荒淫 、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危機四伏的中唐時期,寫下這首懷古之作,慨嘆六朝之興亡,顯然是寓有引古鑒今的現實意義的。
這首詩詠懷石頭城,表面看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抒情 。詩人寫了山、水、明月和城牆等荒涼景色,寫景之中,深寓著詩人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悲涼之氣籠罩全詩,讀之愴然。詩人的好友白居易對這首詩曾嘆賞不已,當讀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時,不禁讚嘆道:“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矣。”可見其感動之深和評價之高。不過,後來的詩人並不因此而擱筆,詠金陵的詩詞還是層出不窮,只是很少能達到劉禹錫這首詩的水平罷了。

《金陵五題·石頭城》作者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 ,晚年自號廬山人,漢族,中國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劉勝,又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近人卞孝萱則提出劉禹錫是匈奴族後裔,出生於嘉興的新說,據鄧聲斌先生考證其父劉緒遭遇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定居彭城。劉禹錫為貞元九年(793)進士。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劉禹錫的最後一任是太子賓客,故後世題他的詩文集為《劉賓客集》。白居易贊其“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故劉禹錫又有有中唐“詩豪”之稱,是中唐傑出的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