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原文注釋譯文,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賞析作者劉長卿簡介

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作者] 劉長卿   [朝代] 唐代

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
惆悵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


標籤: 愁苦 寫景 抒情 離別

《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賞析

這是劉長卿被貶時所作,表達了作者的悲憤愁苦之情。全詩景中含情,筆致清婉,結句雖含慰藉,意實深悲,傷感之情,寄於言外。
前四句以寫景為主,但景中含情。這裡晴川、落日、孤舟、歸鳥和遠行的人,組成一幅江晚送別圖。
“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這兩句是作者回憶了數年前因友人梁耿被貶謫遠離時,在苕溪為之餞行的情景,他以送別時眼前的“清川”落筆。清川長長,與梁耿的去路一樣,不知到那裡才是終點?落日時分,孤舟在川,兩人只得分手。“落日”預示暮色的將臨,給人的聯想是前途黑暗;“孤舟”所呈現的是淒涼無助,它標誌著人生境遇的險惡;這兩句將這淒涼的環境氣氛和人的悲苦心情極好的襯托出來了。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這兩句描寫了別後情景,遠處近處的歸鳥,飛向平蕪深處,漸漸沒有蹤影,入隨著流水,各分東西。這裡,設景有象徵意義,鳥飛平蕪,漸漸隱沒,象喻梁耿遠去;溪水東西流,象喻人之離別,景中有情。友人離別後的惜別悵惘的心情,都在離別的場景中透露出來。情含景中,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寫離情別緒,感人肺腑。
後四句以抒情為主,托物寓意。白雲、明月、春草無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
“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千里萬里,白雲迷濛,這是梁耿遠去貶所沿途雲路漫漫的情景,也是他心路迷茫的真實寫照。前溪後溪,明月朗照,這是詩人留在送別地望月思友的情景。也是詩人自己的感想。作者這裡是說儘管與友人相隔“千里萬里”之遙,但飄然浮動、連綿不斷的白雲卻可傳載友誼;在同樣皎潔的月光照耀下,使人感到相距再遠,也只是“前溪後溪”之隔。濃厚的友誼跨越了巨大的空間界限,以白雲與月光為紐帶,將其二人緊緊連在一起。此句寫得深情而婉轉,真切感人。
“惆悵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這句點明他此次遠行的原因,遠謫長沙,梁耿固然惆悵不已,詩人也感到惆帳,為他的遠謫感嘆不已。這裡十分坦白地寫出作者對友人遭貶的不平與憤慨。而作者自己,不也遭受了同樣的不幸。這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憤之語。“江潭芳草萋萋。”寫出作者眼前景色。他馳騁的心緒回到現實中來,眼望無盡的芳革,倍感茫然淒涼,心中的愁苦也正如這春草一樣延綿不斷,杏無盡頭。

《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作者劉長卿簡介

劉長卿

劉長卿,唐河間(現屬河北)人,一說宣城(現屬安徽)人,河間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寶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綜合看來約生於709-725年間,逝於786-790年左右。劉長卿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