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原文注釋譯文,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賞析作者方乾簡介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作者] 方乾   [朝代] 唐代

舉目縱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時。

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

涼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繞石泛觴遲。

青雲未得平行去,夢到江南身旅羈。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旅居洋州時寫的。洋州,今陝西洋縣,在漢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詩題“旅次”,說明舉目所及都是異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鄉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種悲涼的情調。次句寫詩人觸景而起對家鄉的懷念。身處異地而情懷故鄉,不難想見其失意之狀和內心的苦澀。“舉目”、“思量”是詩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寫照,抬首低眉之間,蘊含著深沉的感傷。
第二聯寫鶴從高空向孤嶼盤鏇而下,蟬鳴未止,拖著尾聲飛向別的樹枝。詩人寫景寄情,即以鶴蟬自況,前者脫俗,後者清高。這是說自己空有才學,不能凌雲展翅,占枝高鳴,卻落得個異地依人、他鄉為客的境地,猶如這鶴投孤嶼、蟬過別枝一般。一個“投”字,一個“過”字,一個“孤”字,一個“別”字,寄寓著懷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嘆,卻又無可奈何。
“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這兩句前人十分稱道,被認為是齊梁以來所未有過的佳句。(見尤袤《全唐詩話》)從寫景角度而言,詩人眼耳並用,繪形繪聲,傳神逼真,對蟬聲的描寫更有獨到之處。駱賓王詩“西陸蟬聲唱”,許渾詩“蟬鳴黃葉漢宮秋”,黃庭堅詩“高蟬正用一枝鳴”,都寫蟬在通常情況下的鳴叫;而方乾此詩,則是蟬在飛行過程中的叫聲,不僅蟬有動勢,而且聲有特色:詩人捕捉的是將止而未止的蟬聲,這種鳴叫有獨特的聲響和音色,能誘發讀者的想像。一“曳”字用得新穎別致,摹狀精切傳神,前所罕見。
第三聯:“涼月照窗攲(qī欺)枕倦,澄泉繞石泛觴遲”。前一句寫月夜獨處。一個“涼”字,一個“倦”字,極寫詩人的冷寂淒清,孤獨無聊。後一句變換場景,寫飲宴泛觴的場面。泛觴是一種遊戲,古時候,園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溝中,宴會時,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飄到誰的面前,就該誰飲酒。飲宴遊戲,高朋滿座。詩人置身於這熱烈氣氛之中,卻神遊於此情此景之外,他對著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動的酒杯呆呆地出神,顯出一幅寡言少歡的神態。“泛觴遲”的“遲”字,既寫景,又出情。
這一聯,以月明之夜和宴樂之時為背景,用反襯的手法,表現詩人的自我形象。上下兩句場景雖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顯示出難以消解的情懷,卻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聯,作者才將內心的隱痛和盤托出。
“青雲未得平行去,夢到江南身旅羈”,遺撼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雲。雖然做夢都夢到江南故鄉,而此身卻在異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羈”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應,又回扣詩題的“旅次”二字。結構嚴謹。
從全詩的藝術風格來看,這一聯顯得過分率直而欠含蓄。不過,由於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鋪墊和渲染,倒也使人覺得情真意切。大概方乾對自己功名不就,耿耿於懷,如鯁在喉,但求一吐為快吧。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作者方乾簡介

方乾

方乾(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為人質野,喜凌侮。每見人設三拜,曰禮數有三,時人呼為“方三拜”。愛吟詠,深得師長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歡喜雀躍,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

方乾的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