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詠物言志,所詠的對象是龍泉寶劍。據傳龍泉寶劍是吳國干將和越國歐冶子二人,用昆吾所產精礦,冶煉多年而鑄成,備受時人讚賞。但後來淪落埋沒在豐城的一個古牢獄的廢墟下,直到晉朝宰相張華夜觀天象,發現在斗宿、牛宿之間有紫氣上沖於天,後經雷煥判斷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這才重新被發掘出來。這首詩就是化用上述傳說,借歌詠龍泉劍以寄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抒發不遇的感慨。詩人用古代造就的寶劍比喻當時淪沒的人才,貼切而易曉。從托物言志看,詩的開頭借干將鑄劍故事以喻自己素質優秀,陶冶不凡;其次讚美寶劍的形制和品格,以自顯其一表人材,風華並茂;再次稱道寶劍在太平年代雖乏用武之地,也曾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俠,以顯示自己操守端正,行為俠義;最後用寶劍淪落的故事,以自信終究不會埋沒,吐露不平。作者這番夫子自道,理直氣壯地表明著: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過作用,可惜被埋沒了,必須正視這一現實,應當珍惜、辨識、發現人才,把埋沒的人才挖掘出來。這就是它的主題思想,也是它的社會意義。在封建社會,面對至高至尊的皇帝,敢於寫出這樣寓意顯豁、思想尖銳、態度嚴正的詩歌,其見識、膽略、豪氣是可貴可敬的。對壓抑於下層的士子有激發感奮的作用。這首詩的意義和影響由此,成功也由此張說評述郭震“文章有逸氣,為世所重”。所謂“逸氣”,即指其作品氣勢不羈,風格豪放。《古劍篇》的藝術特點,正如此評,其突出處恰在氣勢和風格。由於這詩是借詠劍以發議論,吐不平,因而求鮮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詩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貼切,意思顯豁,主題明確。詩中雖然化用傳說,不乏想像,頗有誇張,富於浪漫色彩。例如讚美寶劍冶煉,稱道寶劍品格,形容寶劍埋沒等,都有想像和誇張。但是,筆觸所到,議論即見,形象鮮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氣勢充沛,往往從劍中見人,達到見人而略劍的藝術效果。實際上,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豐滿地表現出詩人的形象,體現為一種典型,一種精神,因而能打動人。“文以氣為主”,“風格即人”,此詩可作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