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鱨魚   [huáng cháng yú]
[黃鱨魚]基本解釋
即黃顙魚。
[黃鱨魚]詳細解釋
即黃顙魚。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鱺於罶鱨鯋》:“鱨,一名揚,今黃頰魚,似燕頭魚,身形厚而長,骨正黃,魚之大而有力解飛者,今 江 東呼黃鱨魚,一名黃頰魚。”參見“ 黃顙魚 ”。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四·黃顙魚》。
[黃鱨魚]百科解釋
黃顙 (讀音:sǎng )魚(學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為鱨科,黃顙魚屬魚類。體長約20cm,腹面平直,體後半部側扁,尾柄較細長。頭大且扁平,吻短,圓鈍,上、下頜略等長,口大,下位,兩顏及齶骨上有絨毛狀齒帶。眼小,側位。須4對,鼻須末端可伸至眼後,上頜須1對,最長,頤須2對,較上頜須短。體裸露無鱗,側線完全。雜食,主食底棲小動物、小蝦、水生小昆蟲和一些無脊椎動物等。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築巢習性。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晝伏夜出。廣布於中國東部各太平洋水系。 更多→ 黃鱨魚
[黃鱨魚]英文翻譯
Huang Ch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