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亂貌。
擾亂正氣。
謂因受阻而為難。
擾動。 唐 韓愈 《上張僕射第二書》:“及以之馳毬於場,盪搖其心腑,振撓其骨筋,氣不及出入,走不及迴鏇,遠者三四年,近者一二年,無全馬矣。”
猶騷擾。 峻青 《秋色賦·故事雜憶》:“一九四七年冬,當匪五十四軍竄撓到 海陽 的時候,頑強的 海陽 人民,又以他們打擊 日本 侵略者的頑強和勇敢精神來打擊新的敵人。”
亦作“ 阿橈 ”。屈從。
敗亡;敗壞。
謂肌膚被刺而撓屈。猶言示人以弱。
阻撓抗拒。
抓破;毆打。
猶驚擾。
1.屈服。《周書·王思政傳》:“引見 文襄 ,辭氣慷慨,無撓屈之容。”《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元年》:“牧守多勛舊武臣,倨貴陵下, 濟 未嘗撓屈。” 清 馮桂芬 《與吉撫部書》:“至某等皆樞要所不喜,執事顯與立異,毅然不為所撓屈。斯其居心,雖古大臣何以加之。”2.枉曲。 宋 歐陽修 《論梁舉直事封回內降札子》:“伏以曲庇小臣,撓屈國法,自前世帝王,苟有如此等事,史冊書之。”《明史·耿九疇傳》:“屢辨疑獄,無所撓屈。”
1.猶屈服。 2.猶屈服。
見“ 枉橈 ”。
進讒搗亂。
擾亂騷動。
1.敗北。 2.猶背離。
1.亦作“屈橈”。彎曲。 2.退縮;屈服。 3.阻撓。 4.謂受壓抑。
紛擾;紛亂。
1.摧折。 2.彎曲折裂。 3.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