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鐸
1.謂掌管文教。相傳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搖木鐸以聚眾,故稱。 清 孫枝蔚 《汪舟次赴贛榆教諭任因賦寄懷》詩之二:“學官繇延聘,事曾聞 元 季。當時司鐸者,往往居大位。”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趙屏山》:“ 道光 庚子, 趙 在 臨海縣 幕,余時司鐸郡學,過從頻數,投分甚深。”2.古代軍中負責擊鉦鐸以傳令的人。《文選·張衡<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迄於 上林 ,結徒為營,次和樹表,司鐸授鉦,坐作進退,節以軍聲。” 薛綜 注:“司,主也。鉦鐸所以為軍節。” 呂延濟 注:“鉦鐸所以節進退。言司主者,授人使擊發也。”3. 春秋 魯國 宮名。《左傳·哀公三年》:“五月辛卯,司鐸火。” 杜預 注:“司鐸,宮名。”《孔子家語·辨物》:“ 孔子 在 陳 , 陳侯 就之燕遊焉。行路之人云:‘ 魯 司鐸災及宗廟。’以告 孔子 。”4.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職稱。也稱司祭。譯自拉丁文Sacerdotes(單數作Sacerdos)。中國天主教最初音譯“撒責爾鐸德”,簡稱“鐸德”,後來用儒家關於“施政教時振木鐸”的說法,改為“司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