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ì 
  • 7
  • KCB

[邑]基本解釋

1.城市,都城:城~。都~。

2.舊指縣:~人(同鄉的人)。~庠(明清時稱縣學)。~宰。

3.古代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采~。

4.古同“悒”,愁悶不安。

[邑]詳細解釋

〈名〉

  1.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為囗( wéi),表疆域,下為跪著的人形,表人口。合起來表城邑。“邑”是漢字的一個部首,變體為右耳旁。從“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關。本義:國)

  2. 古代稱侯國為邑

    邑,國也。——《說文》。段玉裁注:“《左傳》凡稱人曰大國,凡自稱曰敞邑。古國邑通稱。” 朱駿聲通訓定聲:“《書》‘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謂國。”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左傳·僖公四年》

  3. 又如:敝邑(對本國的謙稱)

  4. 國都,京城

    邑外謂之郊。——《爾雅》。郭璞注:邑,國都也

    商邑翼翼。——《詩·商頌·殷武》

  5. (翼翼:整齊的樣子)

    是以論其遷邑易京,則同規乎殷盤。——漢· 張衡《東京賦》

  6. 又如:商邑(商都)。又指舊都

    天子治居之城曰都,舊都曰邑也。——唐· 慧琳《一切經音義》

  7. 又如:邑廟(城隍廟);邑野(都邑郊野)

  8. 指古代無先君宗廟的都城

    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左傳》。孔穎達疏:小邑有宗廟,則雖小曰都,無乃為邑,為尊宗廟,故小邑與大都同名

  9. 又如:邑郛(城郭);邑門(城門;都邑之門)

  10. 泛指一般城鎮。大曰都,小曰邑

    小則獲邑,大則獲城——宋· 蘇洵《六國論》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宋· 王安石《傷仲永》

    邑小不足容。——清· 張廷玉《明史》

    攝篆旁邑。——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邑有成名。——《聊齋志異·促織》

    俾入邑庠。

  11. 又如:邑人(鄉邑中的人);邑子(同鄉,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黨(鄉黨);邑閭(里巷的門);邑鄰(鄰里)

  12. 舊時縣的別稱

    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 唐· 柳宗元《封建論》

    故今之邑民,最獨畏旱而旱輒連年。——宋· 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

  13. 又如:邑乘(縣誌;地方志);邑僚(縣府中的同僚);邑尉(縣尉);邑宰(縣邑之長。即縣令)

  14. 通稱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邑萬家。——《戰國策·燕策》

    然廣不得爵邑。——《史記·李將軍列傳》

  15. 又如:邑入(貴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稅);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錢(封邑的租稅收入);邑賞(封地和賞賜);邑粟(采邑的賦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國(古代大夫、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賦)

  16. 居民聚居的地方

    邑犬群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邑]百科解釋

邑,yi,從囗(wei)人。表城邑。會意。甲骨文字形。上為囗(wéi),表疆域,下為跪著的人形,表人口。合起來表城邑。“邑”是漢字的一個部首,變體為右耳旁。從“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關。城市,都城,舊指縣,古代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古同“悒”,指愁悶不安。 更多→

[邑]英文翻譯

area, district, city, state

[邑]為謎底的謎語

1.動一動吧(打一字)

2.口頭奉承(打一字)

3.嘴兒高高掛,儘是巴結話(打一字)

4.直達蛇口(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