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致:文辭的意境和情調;贍:充裕。指文辭的立意和情調高雅脫俗。
神功不測兮運陰陽,包藏萬宇兮孕八荒。天符既出兮帝業昌,願臨明祀兮降禎祥。
...。庶岩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髮,願進於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於堯舜,熙鴻號於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
...,復還舊隱。時仲舅李公休亦辭舂陵郡守致仕,喜賦是詞。五柳坊中煙綠,百花洲上雲紅。蕭蕭白髮兩衰翁,不與時人同夢。拋擲麟符虎節,徜徉江月林風。世間萬事轉頭空,個裡如如不動。
...,且必復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
...。其辭之作,所以使死者無有所憾,生者得致其嚴。而善人喜於見傳,則勇於自立;惡人無有所紀,則以愧而懼。至於通材②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於篇,則足為後法。警勸之道,非近乎史,其將安近?及世之衰,為人之子孫者,一欲褒揚其親而
...;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百發失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