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恭敬而敏捷貌。 2.惶懼不安貌。 3.慚愧貌。
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潢川縣 西南。《左傳·莊公十九年》:“遂伐 黃 ,敗 黃 師於 踖陵 。” 楊伯峻 注:“踖音鵲,又音積。 踖陵 , 黃國 地名。當在今 潢川縣 西南境。”
蹣跚。
1. 急促。《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上>》“脈促胸滿”集注引 沉明宗 曰:“若脈促胸滿而微惡寒,乃虛而跼踖,陽氣欲脫,又非陽實之比,所以加附子固護真陽也。” 2. 忙亂。 清 薛雪 《一瓢詩話》:“又如借本經營,原非己物,終歲紜紜,徒見跼踖。” 3. 惶恐。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家閒》:“自 文惠公 既登將相,兩兄弟亦為大官,而其父 秦公 是時尚無恙,每 秦公 與客坐,則 文惠公 兄弟左右侍立,坐客跼踖不安求去。 秦公 笑曰:‘此兒子輩爾。’”
1.恭敬而又局促不安。 2.徘徊不進貌。
1.窘迫貌。 2.恭敬貌。
侷促,拘束。
踩踏,踐踏。
局促不安貌。《太平廣記》卷二○四引 唐 盧□ 《逸史·李謩》:“聲發入雲,四座震慄, 李生 蹙踖不敢動。” 清 獨逸窩退士 《笑笑錄·老奸巨滑》:“中堂曰:‘壯年筮仕,老夫與有榮矣。’ 張 面赤汗下,蹙踖而對曰:‘久仰大人老奸巨滑,為朝野所畏。’”
1.恭敬而不安的樣子。 2.徘徊不進貌。
喻指艱難困頓。
1.急促。 2.忙亂。 3.惶恐。
1.敏捷而恭敬貌。 2.惶懼不安貌。
恭敬而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