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趿   [tà tā]
[踏趿]基本解釋
1.形容不振作,不順當。 2.遲緩貌。
[踏趿]詳細解釋
形容不振作,不順當。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藝絕》:“其人曰:‘卜事甚切,先生豈誤乎?’ 錢 (術士 錢知微 )云:‘請為韻語曰:兩頭點土,中心虛懸。人足踏趿,不肯下錢。’其人本意賣 天津橋 紿之,其精如此。”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俗語以事之不振者為踏趿, 唐 人已有此語。”
遲緩貌。
清 胡文英 《吳下方言考》卷十一:“踏趿。延緩貌。 吳中 謂人作事遲緩曰踏趿。” 石靈 《捕蝗者》:“那水牛被拉著,仰起了嘴,渾身是稀薄的泥濘,甩著尾巴,踏趿著走過來。”
[踏趿]百科解釋
《常見假冒偽劣商品識別手冊》是2009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士庭。 更多→ 踏趿
[踏趿]英文翻譯
TA 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