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偏廢不能行走。
1.跛行。 2.指駑馬。
失足跌倒。
跛足。
見“ 跛躄 ”。
猶跛蹶。 漢 焦贛 《易林·漸之巽》:“跛躓未起,失利後市,不得鹿子。”
1.身體不平衡地行走 2.一瘸一拐地走或前進
行走時腿腳不平穩。
1.瘸腿。 2.特指戰國趙平原君鄰家一跛人。其人蹣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見而笑之。跛者及平原君門客怒,平原君終斬美人以謝。事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瘸腿的驢子。常比喻平庸駑鈍的人。
跛腳,瘸腿。
1.瘸腿。亦指瘸腿的人。 2.蹩腳。比喻尷尬、差勁。
盲人和跛子。《北史·魏紀三·孝文帝》:“﹝ 太和 十七年八月﹞壬寅,車駕至 肆州 。人年七十已上,賜爵一級。路見眇跛,停駕親問,賜衣食,復終身。”
亦作“ 跛擊 ”。指男巫。
殘廢的人。
站立時重心偏在一足上。
跛行的人。亦稱瘸子
1.亦作“跛躃”。兩足不能行。 2.比喻困頓,無所作為。
腳有毛病,走起路來身體不平衡。
跛足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