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án 
  • 14
  • YSJH

[譚]基本解釋

1.同“談”。

2.姓。

[譚]詳細解釋

〈動〉

  1. (形聲。從言,覃聲。本義:同“談”,說)

  2. 同本義

    夫子何不譚我於王。——《莊子·則陽》

  3. 又如:譚笑(談笑);譚藝(談論文學藝術);譚說(議論;談論);譚吐(說話時的措詞和態度);譚助(談資);譚言微中(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4. 綿延相及

    不稱而祀譚,次祖。犯詛渝盟,傷言。——《管子》

〈形〉

  1. 宏大,廣大

    富恭有本能圖,修業居久而譚。——《大戴禮記》。王聘珍解詁:“《廣韻》:‘譚,大也。’業安於久而自大也。”

〈名〉

  1. 同“談”。言論

    此老生之常譚。——陳壽《三國志》

  2. 古代國名 。在今山東省濟南市東龍山鎮附近。公元前684年為齊所滅

  3. 另見 xún

[譚]百科解釋

周初大封諸侯時,嬴姓的一支被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市西),爵位為子。譚國國勢一直不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併了譚國。譚國國君譚子攜幾名手下(逃亡到最後只剩下他一人)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由於時代的變換,山東周邊地區也存在一小部分人,將譚姓命名為本姓) 更多→

[譚]英文翻譯

surname

[譚]為謎底的謎語

1.與客道早安(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