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首   [chī shǒu]
[螭首]基本解釋
古代彝器、碑額、庭柱、殿階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龍頭像。
[螭首]詳細解釋
古代彝器、碑額、庭柱、殿階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龍頭像。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碑碣》:“ 隋氏 制,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龜趺,趺上不得過四尺,載在《喪葬令》。” 宋 張掄 《紹興內府古器評·周叔液鼎》:“是器,耳作當形,純緣,飾以立螭首,作蹄狀。”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所謂螭首者,葢殿陛間壓階石上鐫鑿之飾,今僧寺佛殿多有之。”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 唐 諸陵皆無碑記,惟 乾陵 西南隅有大碑,高三十餘尺,螭首龜趺巋然,表里無一字,亦不知其何為而立。”參閱 宋 李誡 《營造法式·螭首圖》。
[螭首]百科解釋
螭為是古代漢族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屬於傳說中的蛟龍類。龍為炎黃子孫最崇拜的神獸,把它裝飾在碑頭上成為螭首,碑的身價就變得更為高貴。 更多→ 螭首
[螭首]英文翻譯
the top of various structures adorned with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hornless dr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