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發號施令 ”。《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衆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重新申明號令。說明賢明君主應當取信於民。
比喻強暴者欲有所掠奪時的叫囂。 清 南荃外史 《嘆老》:“你看那境內啊!弄潢池鼠偷狗盜。你看那境外啊!獵中原虎嘯狼號。”
形容十分悲傷。
指自修品節,以保令名。
號咷:也寫作“嚎啕”,大聲哭叫。形容放聲大哭。
形容大聲哭叫,聲音悽厲。同“神號鬼哭”。
指軍令嚴肅,不容更改。
同“ 發號施令 ”。《禮記·經解》:“發號出令而民説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史記·蘇秦列傳》:“今 趙 之攻 燕 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 東垣 矣。” 唐 韓愈 《賀冊尊號表》:“發號出令,雲行雨施,可謂妙而無方矣。” 明 李東陽 《重建成都府學記》:“且今之爲政者,必有堂宇以爲發號出令之地。”
①指帝王號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復收。②指帝王發布號令。
哭叫天地。形容極為冤屈、怨恨或痛苦。亦作“呼天叫地”。
啼:哭;號:叫。因為飢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指命運先吉後凶。
同“ 發號施令 ”。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發號吐令,則訇若震霆之激響,而不爲邪辯改其正。”
大哭聲。放聲大哭。
呼天搶地。形容悲痛之極。
發布號令。
①指命運先凶後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結尾比開頭精彩。
號啕:大哭聲。放聲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