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鎮割據是什麼意思,藩鎮割據的解釋,藩鎮割據的反義詞近義詞,藩鎮割據的意思,藩鎮割據的英文翻譯

藩鎮割據   [fān zhèn gē jù]

[藩鎮割據]基本解釋

唐代安史之亂後出現的中央集權削弱、藩鎮強大、互相爭戰的局面。當時節度使獨攬一方軍政財權,其職位由子弟或部將承襲,不受中央政令管轄。至9世紀初,全國藩鎮達四十餘個,他們互相攻伐,或聯合對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屢圖削弱藩鎮,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續近兩個世紀,至北宋初結束。

[藩鎮割據]百科解釋

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外地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續百多年直至唐朝滅亡。其發生是由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添了許多節度使,而節度使管轄的地區稱為“藩鎮”,唐朝中央政府本以為,可以通過藩鎮來平定一些叛亂,不料藩鎮就是導致唐朝混亂乃至滅亡的總根源。根據歷史學家張國剛的《唐代藩鎮研究》,唐朝後半段的大部分時期里,40到50個藩鎮絕大部分不割據,只有河朔等極個別藩鎮割據,但也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而且割據藩鎮也曾解除割據。實際上,從公元763年安史之亂平定,到唐懿宗在位期間黃巢起義爆發的乾符年間,大約110多年時間裡,藩鎮的形勢是比較穩定的,只有河朔等極個別藩鎮割據。唐末黃巢之亂,才開始出現大量藩鎮割據。 更多→ 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英文翻譯

Military governo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