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小雅·蓼蕭序》:“《蓼蕭》,澤及四海也。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國景子 相 齊侯 ,賦《蓼蕭》。” 杜預 注:“《蓼蕭》,《詩·小雅》,言太平澤及遠,若露之在蕭,以喻 晉君 恩澤及諸侯。”後因以“蓼蕭”指君王的恩澤。 唐 白居易 《楊造等亡母追贈太君制》:“《蓼蕭》之澤,宜自葉而流根。” 王闓運 《影山草堂銘》:“山川無允猶之典,草木絶《蓼蕭》之澤。”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既見君子,我心寫兮。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光。其德不爽,壽考不忘。蓼彼蕭斯,零露泥泥。既見君子,孔燕豈弟。宜兄宜弟,令德壽豈。蓼彼蕭斯,零露濃濃。既見君子,鞗革忡忡。和鸞雍雍,萬福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