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 原來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常指鄉村中因陋就簡的屋舍。
茅廬:草房。 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泥土的台階,茅草的房屋。 比喻住房簡陋。
同“ 苴茅裂土 ”。燾,覆。《舊五代史·晉書·趙在禮馬全節等傳論》:“自 溫琪 而下,皆服冕乘軒,苴茅燾土,垂名汗簡,諒亦宜焉。”
指受封為諸侯。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社壇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徵土地和權力,稱為“列土分茅”。
草茅:雜草。 比喻在野無權的人。
茨:用茅草、蘆葦蓋的屋頂;階:台階。茅草蓋的屋頂,泥土砌的台階。形容房屋簡陋,或生活儉樸。
頓: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晶:每天;衡茅:用衡木做門的茅草屋。 每天居住在簡陋的茅草屋中,不知天下大事。
胙:賜;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儀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比喻住房簡陋。同“土階茅屋”。
指鄉下平凡的女子。多用於謙稱。
連片生長的黃色茅草或白色蘆葦。形容齊一而單調的情景。
謂崇尚儉樸,不事修飾。 《韓非子·五蠹》:“ 堯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史記·李斯列傳》:“ 堯 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文學曰:‘古者采椽不斲,茅茨不翦。’”
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同“草廬三顧”
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取該方顏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被封者。 這是古代分封諸侯的一種儀式。《隸釋·漢費亭侯曹騰碑陰》“其遣 費亭侯 之國” 宋 洪适 釋:“ 高帝 約,非有功不侯。自 和帝 封 鄭衆 ,而苴茅裂土者相踵至,有同日十九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