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韻是什麼意思,聲韻的解釋,聲韻的反義詞近義詞,聲韻的意思,聲韻的英文翻譯

聲韻   [shēng yùn]

[聲韻]基本解釋

1.音韻(漢字音節中聲、韻、調的總稱);聲音
2.聲母和韻母的合稱

[聲韻]詳細解釋

  1. 見“ 聲韻 ”。

  2. 亦作“ 聲韻 ”。亦作“ 聲均 ”。指樂調。

    《三國志·魏志·杜夔傳》:“ 夔 令 玉 鑄銅鐘,其聲均清濁多不如法。”《晉書·律曆志上》:“考以正律,皆不相應;吹其聲均,多不諧合。”《晉書·樂志上》:“ 泰始 九年,光祿大夫 荀勗 始作古尺,以調聲韻。” 唐 杜牧 《今皇帝陛下一詔徵兵不日功集河湟諸郡次第歸降臣獲睹聖功輒獻歌詠》:“聽取滿城歌舞曲,《涼州》聲韻喜參差。” 宋 張先 《木蘭花》詞:“樓下雪飛樓上宴,歌咽笙簧聲韻顫。” 元 彭芳遠 《滿江紅·聞笛》詞:“ 江 南路,晴又陰,聲韻改,淚盈襟。”

  3. 指詩文的韻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然兩韻輒易,則聲韻微躁;百句不遷,則唇吻告勞。”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 章楶 質夫 作《水龍吟》,詠楊花,其命意用事,清麗可喜, 東坡 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呂,徐而視之,聲韻諧婉。” 明 李東陽 《孔氏四子字說》:“ 陳白沙 詩極有聲韻。”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曰‘聲依永’,言聲韻之貴悠長也。” 吳庚舜 《淺談李賀》:“ 李賀 的作品,聲韻和諧。”

  4. 指文詞聲律和文字音韻學上的聲、韻、調等。

    《南齊書·文學傳·陸厥》:“ 汝南 周顒 ,善識聲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曇遷》:“﹝ 曇遷 ﹞常布施題經,巧於轉讀,有無窮聲韻。”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聲韻》:“時 王融 、 劉繪 、 范雲 之徒,皆稱才子,慕而扇之,由是遠近文學,轉相祖述,而聲韻之道大行。”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識字之初,苦於形體之辨別,聲韻之異同,惟恃記問。”按,我國 南朝 時文士受轉讀佛經之啟發,創為四聲之說,在文學史和語言學史上都有影響。參閱 陳寅恪 《四聲三問》。

  5. 借指詩歌或其他韻文。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楊發》:“﹝ 發 ﹞工詩,亦當時聲韻之偉者。” 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自余束髮受書,即酷嗜聲韻之學,間有擬作,輙稚鈍弗能工。” 章炳麟 《<韻文集>自敘》:“自壹鬱無與語,時假聲均以寄悲憤。”

  6. 指說話或呼喊的聲調。

    《北齊書·元文遙傳》:“ 文遙 歷事三主,明達世務,每臨軒,多命宣勑,號令文武,聲韻高朗,發吐無滯。”《魏書·崔光韶傳》:“ 光韶 性嚴毅,聲韻抗烈,與人平談,常若震厲。” 清 陳維崧 《念奴嬌·詠玫瑰花》詞:“拂曉 謝娘 簾閣畔,忽逗賣花聲韻。”

  7. 泛指和諧動聽的聲音。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笏囊佩袋》:“凡大朝會時,百寮俱朝服佩玉,殿陛之間,聲韻甚美。” 清 陳維崧 《玉燭新·詠燭》詞:“蘭心剪瘦,誰聽得,掉卻玉釵聲韻。” 老舍 《二馬》第三段五:“大街兩旁的樹在涼風兒里搖動著葉兒,沙沙的有些聲韻。”

[聲韻]百科解釋

聲韻一般是指句尾押韻,而句尾壓韻有壓平聲韻和仄聲韻。可以是整首詩都壓同一個韻,也可以只有第二句和第四句壓同一個韻,也可以第一、二、四句都壓同一個韻。平聲即陰平、陽平,仄聲是上聲、去聲。壓陰平、陽平韻的是平聲韻,壓上聲、去聲的是仄聲韻。 更多→ 聲韻

[聲韻]英文翻譯

sound

[聲韻]近義詞

[聲韻]相關詞語

[聲韻]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