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彩   [jiǎn cǎi]
[翦彩]基本解釋
1.古代正月七日,以金銀箔或彩帛剪成人或花鳥圖形,插於髮髻或貼在鬢角上,也有貼於窗戶、門屏,或掛在樹枝上作為裝飾的,謂之“翦綵”。 2.形容花開繁茂。
[翦彩]詳細解釋
古代正月七日,以金銀箔或彩帛剪成人或花鳥圖形,插於髮髻或貼在鬢角上,也有貼於窗戶、門屏,或掛在樹枝上作為裝飾的,謂之“翦綵”。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翦綵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唐 李商隱 《人日即事》詩:“鏤金作勝傳 荊 俗,翦綵為人起 晉 風。” 宋 蘇軾 《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鏤銀錯落翻斜月,翦綵繽紛舞慶霄。”
形容花開繁茂。
宋 司馬光 《獨樂園新春》詩:“曲沼揉藍通底緑,新梅翦綵壓枝繁。”
[翦彩]百科解釋
翦彩形容花開繁茂 更多→ 翦彩
[翦彩]英文翻譯
Cai 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