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徐徐。緩慢貌。
法律名詞,即受刑之宣告後,依據特定情形,在一定時期內暫緩執行
遲延。
1.指柔緩的樂聲或歌聲。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陽陶吹觱篥歌》:“緩聲展引長有條,有條直直如筆描。” 清 吳偉業 《和楊鐵崖天寶遺事詩》之二:“浩唱扇低槐市月,緩聲衫動石頭風。”2.古樂律名。《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昔 黃帝 吹九寸之管,得黃鐘正聲,半之為清聲,倍之為緩聲,三分損益之以生十二律。”
指衝要和平緩兩種相對的地形。
猶文火。
1.性情緩慢。 2.舒緩其心情。
遲緩;緩慢。
謂鬆弛乏力。
與水平夾角小的坡地;平緩的斜坡
1.中醫脈象。弛緩鬆懈之脈。常見於濕邪及脾胃虛弱等症。 2.中醫脈象。和緩均勻之脈。此為平人之脈。
亦作“閒緩”。懶散遲緩。
癱瘓。
1.指聲音低沉、緩慢 2.指地勢低平,坡度不大
鬆懈。《資治通鑑·魏文帝黃初二年》:“諸將以 吳 內附,意皆縱緩,獨征南大將軍 夏侯尚 益修攻守之備。”
寬緩刑獄。
寬大舒適的官服。與戎裝等緊身衣服相對而言。
1.徐行貌。 唐 元稹 《野節鞭》詩:“春來信馬頭,款緩花前轡。”2.延緩,延遲。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四:“今釁已成, 代北 各屯兵馬境上,爭論逾年未決。橫使再至,事歸朝廷自當之,則恐理難款緩,便要可否。”
鬆懈,鬆弛。
緩慢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