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   [sī lù]
[絲路]基本解釋
1.《淮南子·說林訓》:“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後因以“絲路”比喻世事無常、多變。
2.絲綢之路的省稱。如:絲路花雨。參見“絲綢之路”。
[絲路]詳細解釋
《淮南子·說林訓》:“ 楊子 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 墨子 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後因以“絲路”比喻世事無常、多變。
南朝 宋 謝瞻 《於安城答靈運》詩之四:“絲路有恆悲,矧迺在吾愛。”
絲綢之路的省稱。如:絲路花雨。參見“ 絲綢之路 ”。
[絲路]百科解釋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這條路上主要販運的是中國的絲綢,故得此名。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為起點,經河... 更多→ 絲路
[絲路]英文翻譯
Silk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