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奮發;振作、旺盛的樣子 2.振作的 3.施加外力抖動或振動 4.〈方〉擺威風 5.佛教用語,頭陀的別稱
1.振動衣、被、包袱等,使附著物落下 2.揭露[錯誤或不健康的東西或弱點] 3.指並無需要,隨便或毫無效益地濫用錢財;浪費
顫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 夏作人 此時心虛已經到了極點,一看見了,嚇得魂不附體,汗如雨下,不覺戰抖起來。” 柔石 《二月》三:“她衣單,全身為寒冷而戰抖。” 巴金 《春》二:“這時她忽然在 淑英 的身上看見 梅 的面影了,她的心不覺微微地戰抖起來。”
用手有力地振動物體
震動使落下
突然
抖索,顫抖。
顫抖抽搐。
發抖;哆嗦
1.搞亂。 2.紛亂,混亂。
1.顫抖;哆嗦 2.也作抖嗦、抖縮
猶整理。
〈方〉身體因冷或害怕而顫抖
閃爍。
揭露。 老舍 《龍鬚溝》第二幕:“我們鬥爭他去!把這些年他所作所為都抖漏出來!”
方言。扔下不管。
揭露
將已經過去的事重新提起。
1.方言。舒暢,暢快。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章:“﹝ 唐淑貞 ﹞隨著丈夫十年,沒有過過一天伸抖日子。”《新華文摘》1982年第3期:“光是前年為大隊買那台柴油機,他在縣城裡耍得多伸抖?”2.方言。神氣而漂亮。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三部九:“那么矮,那么瘦,又那么窮酸的樣子,不虧了一身伸抖衣裳,就不象猴兒,也象他媽一個叫化子。”
顫抖,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