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竹葉或葦葉包成三角錐體或其他形狀的糯米食品,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楚人每於端午以竹筒貯米投江祭之。後世沿其習俗,以粽子為端午節食品。又叫角黍
〈方〉粽子
即粽子。 相傳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汩羅江 死, 楚 人哀之,於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水以祭,後因稱粽子為 楚 粽。
剝食粽子。 亦借指端午。
黍米棕子。
龍常草的別名。
粽子名。
南朝 宋 劉義恭 被害後,眼珠被挖出投入蜜中浸入, 宋廢帝 ( 劉子業 )稱之為“鬼目粽”。
益智拌米做成的粽子。《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元年》:“ 循 遺 劉裕 益智粽, 裕 報以續命湯。” 胡三省 注引 顧微 《交州記》:“益智葉如蘘荷,莖如竹箭。子從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蜜煮為粽,味辛。”
對鱔魚的戲謔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