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箏。
古 秦 地(今 陝西 一帶)的一種弦樂器。似瑟,傳為 秦 蒙恬 所造,故名。
弦樂器,木製長形。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現發展到二十五根弦。也叫箏
秦箏與阮鹹。古代的兩種撥弦樂器。
有雲狀圖飾的箏。
詞集的別稱。
箏之一種。
悲涼的箏聲。
奏撫箏弦。
箏柱。因箏柱斜列如雁行,故稱。
一種玩具,用一張輕質材料鋪粘在框架上,通常還帶一條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長線牽連下,飄揚空中
1.玉飾的箏。亦用為箏的美稱。 2.風箏的美稱。
箏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動以調定聲音。 唐 錢起 《送崔十三東遊》詩:“千里有同心,十年一會面。當杯緩箏柱,倏忽催離宴。” 唐 李商隱 《獨居有懷》詩:“浦冷鴛鴦去,園空蛺蝶尋。蠟花長遞淚,箏柱鎮移心。”
古箏的美稱。
1.箏。彈撥樂器。 南朝 梁簡文帝 《箏賦》:“陳寶器於紈羅,撫鳴箏而動曲。” 唐 李白 《春日行》:“佳人當窗弄白日,絃將手語彈鳴箏。” 王鼎 《焚椒錄》引 遼 蕭觀音 《回心院》詞:“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2.彈箏。 明 唐順之 《永年公館夜宿》詩:“靜院無朋休對酒,高樓有女獨鳴箏。”
箏的美稱。亦泛指美樂。
彈箏的藝妓。 清 吳偉業 《俠少》詩:“ 柳市 博徒珠勒馬, 柏堂 箏妓石華裙。”
1.彈箏。 2.草名。又名結縷。貼地蔓生,根如線相結。
彈箏的人。
大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