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喪時所用以竹、木等製成的簪子。與用象骨制的“吉笄”相對。
《禮記·內則》:“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 鄭玄 注:“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後因以“始笄”謂女子十五歲開始加笄束髮,進入婚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抱松女》:“ 宣城 諸生 羅愷 妻 孫氏 ,年始笄,遇兵亂,從姑避山中松下。”參見“ 及笄 ”。
獸骨制的簪子。
女子喪裝。“髮”乃“髽”之誤。
謂插笄束髮。亦借指成年。《禮記·內則》:“子事父母,雞初鳴,鹹盥漱,櫛縰笄總。” 鄭玄 注:“總,束髮也。” 孔穎達 疏:“笄者,著縰既畢,以笄插之。”《南史·王思遠傳》:“ 景素 女廢為庶人, 思遠 分衣食以相資贍。年長,為備笄總,訪求素對,傾家送遣。”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刺繡》:“日上紗窗,對菱花笄總,雙蛾濃畫,輕拂羅衫。”
1.磨利束髮的簪子。《呂氏春秋·長攻》:“ 襄子 謁於 代君 而請觴之,馬郡盡,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數百人,先具大金斗。 代君 至,酒酣,反斗而擊之,一成,腦塗地。舞者操兵以鬭,盡殺其從者,因以 代君 之車迎其妻。其妻遙聞之狀,磨笄以自刺。”2.借指北方民族勇敢頑強。 唐 張柬之 《出塞》詩:“轉戰磨笄俗,橫行戴斗鄉。”3.山名。在今 河北省 張家口市 東南。傳說 春秋 末, 趙襄子 姊 代君夫人 因國亡夫死而在此磨笄自殺,故名。
謂女子年齡超過十五歲。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記雙烈》:“女父遴選殊苛,低昂不能就。女年亦逾笄矣,或諷女父稍貶焉。” 清 張伯行 《飭禁婚嫁喪葬華奢示》:“女至逾笄,不得出閣,內有怨女,外有曠夫,嫁妝之害大矣。”
謂以簪束髮。古時女子十五歲始加笄,表示成年。《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許嫁。語本《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 唐 於邵 《與常相公書》:“況家事未畢,立錐無地,男可從官,女可許笄。”
即簪子。
用荊枝製成的髮簪。借指貧婦。
女子十五歲。謂及笄之年。 宋 柳永 《斗百花》詞:“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
古代婦女常用以裝飾發耳的飾件。
舊指女子未成年。 明 文徵明 《敕封承德郎陳君墓表》:“同邑 莫公 諱 淮 之女,生而願謹,未笄歸君。”《孟子·滕文公下》“臣東征,綏厥士女” 清 焦循 正義::“雖未冠之士、未笄之女亦且綏之。”參見“ 及笄 ”。
1. 春秋 時, 趙襄子 姊為 代王夫人 。 襄子 既殺 代王 ,使人迎其婦。 代王夫人 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義也。”遂摩笄自刺而死。見《戰國策·燕策一》、《史記·趙世家》。後因以“摩笄”稱后妃殉國自殺。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輓詩》:“國母摩笄刺,宮娥掩袂傷。”2.山名。一名 磨笄山 。在今 河北省 張家口市 東南。 趙襄子 姊 代王夫人 摩笄自殺, 代 人憐之,名其地為 摩笄山 。 明 徐渭 《次夕降摶雪徑滿鵝鴨卵余睡而後起燒竹照之》詩:“ 漸離 荊卿 僵 易水 , 趙王 代娣 冷 摩笄 。”
戰國時 趙襄子 姊前為 代王 妻, 襄子 欲並 代 ,約 代王 在 句注 之塞相會,暗令工人作長尾金斗,用以擊人。宴飲中廚人進斟羹,因反斗而擊殺 代王 及從官,遂興兵平 代 地。
橫簪。
古代指行吉禮時所用的髮簪。
[be old enough to marry;girl's coming of age] 指女子到了可以許配或出嫁的年齡(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儀禮.士昏禮》年已及笄
束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