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   [zhú lín qī xián]
[竹林七賢]基本解釋
魏 晉 之間 陳留 阮籍 、 譙郡 嵇康 、 河內 山濤 、 河南 向秀 、 籍 兄子 鹹 、 琅邪 王戎 、 沛 人 劉伶 相與友善,常宴集於竹林之下,時人號為“竹林七賢”。見《三國志·魏志·嵇康傳》“ 嵇康 文辭壯麗,好言 老 莊 而崇奇任俠”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竹林七賢]詳細解釋
魏 晉 之間 陳留 阮籍 、 譙郡 嵇康 、 河內 山濤 、 河南 向秀 、 籍 兄子 鹹 、 琅邪 王戎 、 沛 人 劉伶 相與友善,常宴集於竹林之下,時人號為“竹林七賢”。見《三國志·魏志·嵇康傳》“ 嵇康 文辭壯麗,好言 老 莊 而崇奇任俠”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謝 遏 諸人共道竹林優劣, 謝公 云:‘先輩初不臧貶七賢。’”亦稱“ 竹林七子 ”。 唐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詩:“竹林七子去道賒, 蘭亭 雄筆安足夸。”
[竹林七賢]百科解釋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時期正始年間(240-250),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對此王曉毅先生在《竹林七賢考》(《歷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過檢索佛教經典《大正藏》的相關譯名,認為“竹林”系東晉士人附會佛教經典的觀點值得商榷。韓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賢名義考辨》(《文學遺產》,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認為,“竹林七賢”的命名與僧徒解經的格義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義”之說不足為信衛紹生在《竹林七賢若干問題考辨》(《中州學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 更多→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英文翻譯
The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