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稗的俗稱 2.稗的種子 3.《聖經》上記載的據認為是毒麥的一種田間有害雜草
荑、稗為二草名,似禾,實比穀小,亦可食。 荑,通“ 稊 ”。
小販;買賤賣貴以取利的人。
多年生草本植物。稈叢生。葉線形。秋季開花,總狀花序,綠色或紫色。生於荒野潮濕之處。可作飼料。也可作護堤植物。
1.秕子和稗子。比喻輕賤。《左傳·定公十年》:“饗而既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 杜預 注:“秕,穀不成者。稗,草之似穀者。言享不具禮,穢薄若秕稗。”2.以喻有害之物。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馭衙役》:“故另示通行飭查,總期除惡務盡,毋使萌芽滋長,存禾去莠,要令秕稗全無,所謂官清吏肅,一方百姓始克受福也。”
小官。小說家出於稗官,後因稱野史小說為稗官。
蒲草與稗草。 亦用以指相近相依的事物。
稗子。 農諺:好種出好稻,壞種出稗草;稗草拔光,稻穀滿倉。參見“ 稗子 ”。
用稗實做的飯。一種粗劣的飯食。
稗草所結的籽實。
記載民間軼聞瑣事的書。與正史有別。 唐 高彥休 《<唐闕史>序》:“故自 武德 、 貞觀 而後,吮筆為小説、小録、稗史、野史、雜録、雜紀者多矣。” 清 葉廷琯 《吹網錄·辨<明史紀事本末>非竊書》:“又稱 明 季稗史雖多,惟 談遷 編年、 張岱 列傳兩家,具有本末。” 魯迅 《書信集·致李秉中》:“國內頗紛紜多事,簡直無從說起,生人箝口結舌,尚虞禍及,讀 明 末稗史,情形庶幾近之。”
指稗官野史。
指野史和民間傳說。
泛指雜草。亦以喻蕪雜的事物。
指不良的政治措施。
猶稗史。
一種形似谷的草。
見“ 精粺 ”。
猶壞人。
指稗官小說。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生九歲,已能習為乾祿文字,曠棄者十餘年,及悔學,又志迂闊,務博綜,取經史諸家,雖瑣至稗小,妄意窮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