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
- qìng
- 石
- 16
- 木
- FNMD
[磬]基本解釋
1.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懸掛。
2.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既可作念經時的打擊樂器,亦可敲響集合寺眾。
3.縊殺:“公族其有死罪,則~於甸人”。
4.古同“罄”,空,盡。
[磬]詳細解釋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擊磬的形象。本義:古代樂器。用石或玉雕成。懸掛於架上,擊之而鳴)
同本義
磬,樂石也。——《說文》
小華之山多磬石。——《山海經·西山經》
泗濱浮磬。——《書·禹貢》
笙磬同音。——《詩·小雅·鼓鍾》
依我磬聲。——《詩·商頌·那》
語寡人以憂者擊磬。——《淮南子·泛論》
鐘磬置於水中。——宋· 蘇軾《石鐘山記》
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西門豹治鄴》
又如:磬人(負責治磬的官員);磬工(負責制磬的官員);磬色(玉磬的光彩);磬師(古樂官名);磬管(兩種古樂器名)
適宜制磬的美石 。如:磬石(適宜制磬的美石);磬錯(磨磬用的石頭)
〈動〉
彎腰。表示謙恭
簪筆磬折。——《史記·滑稽列傳》
又如:磬折(彎腰;卑躬屈膝);磬沼(形容曲折的池)
假借為“騁”。縱馬賓士
抑磬控忌,抑縱送忌。——《詩·鄭風·大叔于田》
〈形〉
通“罄”。空,盡
金積折廉,璧襲無理,磬龜無腹,蓍策日施 。——《淮南子·覽冥》
[磬]百科解釋
磬是一種中國古代詞條石制打擊樂器和禮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懸石,右半像手執槌敲擊。磬起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其形在後來有多種變化,質地也從原始的石制進一步有了玉制、銅製的磬。 擊奏體鳴樂器。中國古代的石質打擊樂器,為“八音”中的“石”音。磬,最早用於中國古代的樂舞活動,後來用於歷代帝王、上層統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禮儀活動中的樂隊演奏,成為象徵其身份地位的“禮器”。唐宋以後新樂興起,磬僅用於祭祀儀式的雅樂樂隊。 更多→ 磬
[磬]英文翻譯
Ch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