磔
- zhé
- 石
- 15
- 土
- DQAS
[磔]基本解釋
1.古代分裂牲體以祭神。
2.古代一種酷刑,把肢體分裂:~刑。
3.漢字筆形之一,即“捺(nà)”。
[磔]詳細解釋
〈動〉
古代祭祀時分裂牲畜肢體
磔,辜也。——《說文》。從桀,石聲。刳雞胸、腹而張之,令其乾枯不收。故從桀
磔,張也。——《廣雅》
旁磔。——《禮記·月令》。注:“攘也。”
祭風曰磔。——《爾雅》。李注:“以牲頭蹄及皮破之以祭。”
九門磔攘。——《禮記·月令》。孫希旦集解:“磔,磔裂牲體也。”
又如:磔禳(磔攘。分裂牲體祭神以除不祥);磔雞(舊曆正月初一殺雞掛門外以除不祥)。又指古代的一種酷刑。以車分裂人體
吳子胥不磔 姑蘇東門外乎!——《荀子》。注:“車裂也。”
又如:磔裂(車裂人體;分割,割裂)。還指五代時始置的一種凌遲酷刑,俗稱“剮刑”
李嗣源遣使部送 潞州叛將 楊立等到闕,並磔於市。——《舊五代史》
又如:磔誅(凌遲處死);磔刑(割肉離骨,斷肢體,再割斷咽喉)
〈名〉
漢字書法之一,右下方的捺筆
刮視字棱,相其波磔,似是八分書耳。——《閱微草堂筆記》
鳥鳴聲,同“吱吱”
磔磔雲霄間。——宋· 蘇軾《石鐘山記》
[磔]百科解釋
書法術語。點畫用筆的一種技法。“永字八法”稱捺筆為“磔”。古代祭祀時裂牲稱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筆毫盡力鋪散而急發。斜捺叫磔,臥捺稱波。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稱:“磔須戰筆外發,得意徐乃出之。”“貴三折而遺毫。”寫時虛勢向左逆鋒落筆,著紙折鋒翻筆,有控制地盡力鋪毫下行,等到長度合適時捺出。 更多→ 磔
[磔]英文翻譯
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