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án 
  • 17
  • UUJD

[癎]基本解釋

古同“癇”。

[癎]百科解釋

出《素問·大奇論》等篇。又名胎病。一種發作性神誌異常的疾病。說明《內經》早已指出病因中的遺傳因素。古代癎、癲兩字通用,故癎亦稱癲。《備急千金要方》稱為癲癎。俗名羊癎風、羊癲風。亦有稱十歲以上為癲,十歲以下為癎。多因驚恐或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勞累過度,傷及肝脾腎三經,使風痰隨氣上逆所致。症見短暫的失神,面色泛白,雙目凝視,但迅即恢復常態;或見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兩目上視,牙關緊急,四肢抽搐,或口中發出類似豬羊的叫聲等,醒後除感覺疲勞外,一如常人,時有復作。在發作時,治宜豁痰宣竅、熄風定癎。平時則以培補脾腎為主。按病因又分驚癎、風癎、食癎等。此外,醫書中也有把神志昏亂、狂叫奔走的病症稱為癎病。 更多→

[癎]英文翻譯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