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狀   [shēn zhuàng]
[申狀]基本解釋
指上行公文;呈文
[申狀]詳細解釋
舊時公文體式之一。向上級陳述事實的文書。
宋 陸游 《昔日》詩自註:“予在 興元 日, 長安 將吏以申狀至宣撫司,皆蠟彈,方四五寸絹。” 宋 洪邁 《容齋隨筆·翰苑故事》:“公文至三省不用申狀,但尺紙直書其事。”《水滸傳》第三四回:“ 黃信 寫了申狀,叫兩個教軍頭目,飛馬報與 慕容知府 。”《續資治通鑑·宋太宗端拱元年》:“ 普 ( 趙普 )始為節度使,貽書臺閣,體式皆如申狀,得者必封還之。”
[申狀]百科解釋
申,伸義,含有申明冤抑和舒陳曲衷的意思。宋時列為公文體制。是下級對上級的指揮措施有不同意見的申述,稱為申狀。如朱熹知南康軍時,反對安撫轉運使使衙轉頒尚書省答子關於將南國移治湖口的牒文,寫了《申免移軍治狀》,備陳四項於民有害於官無利的理由。元時各部對於尚書省,明時縣對於府州、各州對於府以及按察直隸府州上六部皆用申狀,請改稱申文,民國廢。 更多→ 申狀
[申狀]英文翻譯
mem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