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心:存心;積慮: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形容蓄謀已久。
同“ 處之泰然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至日,乃往 荊州 門下書佐家,處之怡然。”
謂處於險促的境地而顯得寬綽坦然。宋 程頤 《明道先生行狀》:“人皆病於拘礙,而先生處之綽然。”
顯:顯要,顯赫。指有聲望有地位。形容職位高,權勢大。
處士:古稱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這裡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橫議:放肆地進行議論。 沒有做官的讀書人縱論時政。
面對變亂,能鎮定自若,不驚慌
處決:處理決斷
處:辦理。效:效驗,效果。功:功績,成效。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講究功效。
同“ 處之泰然 ”。《晉書·王承傳》:“ 承 每遇艱險,處之夷然。”
處高:處在顯貴重要地位。臨深:如臨深淵。處在顯貴之位,好比面臨深淵。舊時指官職高了常有危險性。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猶言居安思危。 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會出現困難及危險。《隋書·音樂志下》:“居高念下,處安思危。”
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息:停止;跡:足跡。 靜處不動就不會留下痕跡。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同“ 處之泰然 ”。 宋 秦觀 《圓通禪師行狀》:“事雖交至錯出,處之晏然。” 宋 李燾 《續資治通鑑長編·宋太祖開寶六年》:“樞密副使 沈義倫 居第卑陋,處之晏然。”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
猝:突然,出乎意料。處於順利的環境要防備突然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