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不思是什麼意思,火不思的解釋,火不思的反義詞近義詞,火不思的意思,火不思的英文翻譯

火不思   [huǒ bù sī]

[火不思]基本解釋

突厥語qobuz的音譯。一種弦樂器。約 宋 元 時傳入內地。形似琵琶,但頸細,槽有稜角,與琵琶又有不同。

[火不思]詳細解釋

  1. 突厥語qobuz的音譯。一種弦樂器。約 宋 元 時傳入內地。形似琵琶,但頸細,槽有稜角,與琵琶又有不同。

    《元史·禮樂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頸,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半瓶榼,以皮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火不思》:“琵琶直頸者, 宋 以來謂之‘火不思’。 俞玉吾 《席上腐談》云:‘渾撥四’形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 昭君 笑曰:‘渾不似也。’後譌為‘渾撥四’。案‘火不思’、‘渾撥四’皆單字還音,非有改造不似義。《長安客話》謂之‘胡撥思’…… 唐 人猶有直頸琵琶、曲頸琵琶之名, 宋 元 始以直頸者名‘火不思’。”參閱 林謙三 《東亞樂器考·關於火不思(渾不似)》。

[火不思]百科解釋

火不思:蒙古族彈撥樂器,見於元代,盛行於明代,清朝列入國樂,清後失傳,建國後重新研製成功。流傳於中國新疆、內蒙古、甘肅北部及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等地。火不思一詞為突厥語“qobuz”的音譯,約於唐代從中亞傳入中國,又名渾不似,“和必斯”、“虎撥思”、“琥珀詞”、“吳撥思”、“胡不思”和“胡撥四”等(均為蒙語音譯,即琴的意思)。民間稱其為胡不兒或渾不似。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和甘肅省北部等地。四弦、長柄、無品、音箱梨形,明代時民間相當盛行。 更多→ 火不思

[火不思]英文翻譯

Fire does not 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