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澀;不流暢
古代宮牆基壘石凹入,作水紋狀,謂之“澀浪”。
中醫名詞。脈象的一種。脈動往來不流利,虛細而遲。
亦作“澁道”。刻有花紋的傾斜石砌。無級次,亦可登。澀,急。以其促,故稱。
竹的一種。
亦作“澀吶”。說話、寫文章遲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王右軍 少時甚澀訥。在大將軍許, 王 庾 二公後來, 右軍 便起欲去,大將軍留之,曰:‘爾家司空、 元規 ,復可所難?’”《宋書·劉懷肅傳》:“ 懷肅 次弟 懷敬 , 澀 訥無才能。”《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七年》:“ 齊主 言語澀吶,不喜見朝士。” 宋 蘇軾 《謝呂龍圖》之二:“臨紙澀訥,情不能宣。”
謂因不滑潤而梗噎。
晦澀沉悶。
亦作“澁體”。指艱澀難讀、自成一格的文章體式。
止瀉的藥劑。
見“ 澀訥 ”。
乾澀發紅。
味道又澀又苦。
亦作“澁僻”。(文詞)生澀冷僻。
謂看似古拙不流利,實則莊茂而沉著有力的筆法。
1.猶險阻。2.言語遲鈍艱難。
乾澀沉重。
謂文辭晦澀而凝鍊。
形容不滑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