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地方戲曲劇種,由上海灘黃髮展而成
古壘名。為 東晉 虞潭 、 袁山松 先後所築。故址在今 上海市 舊 青浦鎮 西, 宋 代已淪入江中。《晉書·虞潭傳》:“又修 滬瀆壘 ,以防海抄,百姓賴之。”《晉書·孫恩傳》:“ 吳國 內史 袁山松 築 滬瀆壘 ,緣海備 恩 。” 清 吳偉業 《江上》詩:“江過 濡須 誰築壘?潮通 滬瀆 總安流。”
曲藝的一種。流行於 上海市 松江 、 奉賢 、 南匯 等地,有近百年歷史。一人演出,有說有唱,以竹筷敲擊鈸子伴奏,故又稱“鈸子書”。傳統劇目有《金槍傳》、《天寶圖》等。
上海 的別稱。
上海 的別稱。 清 王晫 《今世說·言語》:“ 滬上 校書 玉煙 ,慧甚。” 孫中山 《大總統令內務法務部通飭所屬禁止體罰文》:“頃聞 上海 南市 裁判所審訊案件,猶用戒責,且施之婦女。以 滬上 開通最早,四方觀聽所繫之地,而員司猶踵故習。”
1.古水名。指 吳淞江 下游近海處一段(今 黃浦江 下游)。因當地人民用“滬”在江海之濱捕魚為業而得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袁府君 即日便征, 遺 已聚歛得數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 滬瀆 ,敗。” 唐 陸廣微 《吳地記》:“﹝ 崑山縣 ﹞東南一百九十里,有 晉 將軍 袁山松 城, 隆安 二年築,時為 吳郡 太守,以御 孫恩 軍,在 滬瀆 江濱,半毀江中。”2.見“ 滬瀆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