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然。南朝 陳 徐陵 《與智顗書》:“弟子二三年來,溘然老至,眼耳聾闇,心氣昏塞。” 宋 蘇洵 《祭侄位文》:“今余來東,汝遂溘然至死而不救,此豈非天邪!” 葉聖陶 《窮愁》:“ 松 母過於哀痛,年衰弗能勝,其翌日溘然長往。”2.謂忽然去世。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劉孝儀令》:“所賴故人,時相媲偶,而此子溘然,實可嗟痛。” 唐 白居易 《思舊》詩:“ 微之 鍊秋石,未老身溘然。” 清 周亮工 《追報亡友黃漢臣書》:“ 子廸 隔歲書來,遂聞先生溘然之耗,能不悲哉!”
死亡;死絕。
忽然而死。
1.象聲詞。2.寒貌。
見“ 溘先朝露 ”。
忽然死亡。清 陳確 《祭山陰先生文》:“加以婦病連年,每至沉篤,終於溘喪。”
忽然逝世。
死亡。
猶溘逝。
見“ 溘帀 ”。
布滿貌。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朝露溘至,握手何言。”本謂人生苦短,如朝露般易逝。後以“溘至”指死期來臨。 唐 包湑 《會昌解頤錄·牛生》:“某年老,一朝溘至,便無所付,今盡以相與。”
指死去。
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還快。 形容死得過早。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指人忽然死去。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形容人生短促好似朝露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