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   [bǐ mù yú]
[比目魚]基本解釋
1.鰜、鮃、鰈、鰨、舌鰨等魚類的統稱。這幾種魚身體皆扁平而闊,成長後兩眼逐漸移到頭部的一側,平臥在海底。又名鰜、魪、魼、鞋底魚、婢簁魚、奴屩魚、板魚、箬葉魚、偏口魚、拖沙魚等。 2.舊說此魚一目,須兩兩相併始能遊行,故古代常用以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或朋友。
[比目魚]詳細解釋
鰜、鮃、鰈、鰨、舌鰨等魚類的統稱。這幾種魚身體皆扁平而闊,成長後兩眼逐漸移到頭部的一側,平臥在海底。又名鰜、魪、魼、鞋底魚、婢簁魚、奴屩魚、板魚、箬葉魚、偏口魚、拖沙魚等。
《爾雅·釋地》:“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史記·封禪書》:“東海致比目之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四·比目魚》:“比,並也。魚各一目,相併而行也。”
舊說此魚一目,須兩兩相併始能遊行,故古代常用以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或朋友。
宋 梅堯臣 《八月二十二日回過三溝》詩:“不見沙上雙飛鳥,莫取波中比目魚。” 元 徐琰 《一枝花·間阻》套曲:“再幾時能夠那柔條兒再接上連枝樹?再幾時能夠那暖水兒重溫活比目魚?” 明 張居正 《答石麓李相公書》:“昔為比目魚,今作紛飛鳥,人生聚散離合,可勝嘆哉!”
[比目魚]百科解釋
比目魚又叫鰈魚,硬骨魚綱鰈形目魚類的統稱。體甚側扁,呈長橢圓形、卵圓形或長舌形,最大體長可達5M。成魚身體左右不對稱。兩眼均位於頭的左側或右側。口稍突出。鰭一般無鰭棘。背鰭和臀鰭基底長,與尾鰭相連或不連。廣泛分布於各大洋的暖熱海域中,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食。種類繁多,全世界有540餘種,中國產120種,主要類別有鰜、鮃、鰈、鰨、舌鰨等,為經濟魚類。棲息在淺海的沙質海底,捕食小魚蝦。它們特別適於在海床上的底棲生活。由於它們的身體扁平。雙眼同在身體朝上的一側,這一側的顏色與周圍環境配合得很好;它們身體的朝下一側為白色。比目魚的身體表面有極細密的鱗片。比目魚只有一條背鰭,從頭部幾乎延伸到尾鰭... 更多→ 比目魚
[比目魚]英文翻譯
Flo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