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死   [shū sǐ]
[殊死]基本解釋
1.古時指斬首的死刑
2.拚死;決死
[殊死]詳細解釋
指殊死刑。
《漢書·高帝紀下》:“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顏師古 註:“ 韋昭 曰:‘殊死,斬刑也。’殊,絶也,異也,言其身首離絶而異處也。”《新唐書·徐有功傳》:“ 餘慶 為 沖 督償、通書,合謀明甚,非曰支黨,請殊死,籍其家。”《明史·太祖紀二》:“己卯,赦殊死以下。”參見“ 殊死刑 ”。
猶決死,拚死。
《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 、 張耳 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 唐 孫樵 《書田將軍邊事》:“如此,則邊卒將怨望之不暇,又安能殊死而力戰乎?” 馮德英 《苦菜花》第二章:“女兒正在參加那可怕的殊死的戰鬥。”
[殊死]百科解釋
殊死在漢代是一個用以表示死罪嚴重程度的複合概念,其要素包括罪行性質、是否律有明文、能否赦免及處刑方式與處刑時限。具體來說,殊死是專指律有明文的大逆不道罪,主要包括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等,此類死罪,性質嚴重,絕不赦免,處死方式固定為腰斬,且行刑決不待時。由於受刑時罪犯的身體被斧鉞斷開,故曰殊死。後世法律中的真犯死罪(真死)制度即源自於此。 更多→ 殊死
[殊死]英文翻譯
Despe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