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枳櫃 ”。 落葉喬木。葉廣卵形,邊緣有鋸齒。夏季開綠白色小花,果實味甘,可食。又稱拐棗、金鉤子、木珊瑚、雞距子、枸。
謂枳樹編的六藩籬。
1.枳首蛇的省稱。枳,通“枝”,歧出。 2.歧首,兩個頭。枳,通“枝”,歧出。
1.枳木與棘木。 因其多刺而稱惡木。常用以比喻惡人或小人。 2.比喻艱難險惡的環境。
棘木與枳木。 二者皆有刺。
枳樹之花。
中藥名。 與枳實為同一品種,不同點是比枳實稍顯成熟,效力比枳實緩和
1.亭名。舊址在今 陝西 鹹陽市 東北。《漢書·高帝紀上》:“ 沛公 至 霸上 。 秦王 子嬰 素車白馬,係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 枳道 旁。”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亭名也。在 長安 東十三里。”2.阻塞道路。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吏部·施丐》:“貧丐無厭,每值一施,輒三四及詭名以博青蚨。天街闐擁,時或枳道不得前。”
即枳椇。
謂大小、上下遞為藩蔽。 枳樹芳香多刺,可做籬笆,故以為喻。
佛寺名。 故址在今 江蘇 江寧縣 。
枳木關塞,用以守護和阻隔行人。
見“ 枳椇 ”。
枳樹成熟已乾的果實,皮薄而中虛,可入藥,功效同枳實,而力較和緩。
多曲的枳樹。句,彎曲。
《後漢書·岑彭傳》:“﹝ 岑熙 ﹞遷 魏郡 太守,招聘隱逸,與參政事,無為而化。 視事二年,輿人歌之曰:‘我有枳棘, 岑君 伐之;我有蟊賊, 岑君 遏之。’”後因以“伐枳”為頌揚官吏善政的典故。 唐 張說 《相州冬日早衙》:“除苛囹圄息,伐枳吏人寬。”《金石萃編·唐張允碑》:“聊遵置薤之言,俄喧伐枳之詠。”
泛指野生的灌木。 形容道路阻絕難通。
歧頭蛇,兩頭蛇。枳,通“ 枝 ”,歧出。
《後漢書·循吏傳·仇覽》:“時 考城 令 河內 王渙 ,政尚嚴猛,聞 覽 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 覽 曰:‘主簿聞 陳元 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鸇之志邪?’ 覽 曰:‘以為鷹鸇,不若鸞鳳。’ 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今日太學曳長裾,飛名譽,皆主簿後耳。’”後稱賢者屈就卑小官職的感嘆為“鸞枳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