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光不明;看不清 2.看不分明;沒有鮮明輪廓或細節;勉強看得見 3.在感情或直覺的意義上微微感覺到或覺察到
明月。
見“ 通曨 ”。
1. 微明貌。 2. 象聲詞。
1.月初出貌;微明貌。《文選·潘岳<秋興賦>》:“月朣朧以含光兮,露淒清以凝冷。” 李善 注引《埤蒼》:“朣朧,欲明也。” 唐 沉佺期 《關山月》詩:“ 漢 月生 遼 海,朣朧出半暉。” 金 李純甫 《雪後》詩:“恍如墮我銀沙界,清光縞夜寒朣朧。”2.昏暗不清貌。 唐 劉得仁 《宿普濟寺》詩:“待鳴曉鐘後,萬井復朣朧。”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逢世》:“大羅天蕊榜朣朧,奏芳名禁籍通。”3.象聲詞。 三國 魏 左延年 《秦女休行》:“刀未下,朣朧擊鼓赦書下。”
模糊不清貌。唐 王昌齡 《齋心》詩:“女蘿覆石壁,溪水幽濛朧。”
1. 月初出貌;微明貌。 2. 昏暗不清貌。 3. 象聲詞。
猶臃腫。行動不靈活的樣子。
1.月光不明貌;模糊不清貌。2.濛朧:模糊不清貌。
猶白光。
1.微明貌。2.象聲詞。
1.月光。2.引申為光亮。
見“ 曈曨 ”。
微明。
1.微明貌。 2.昏暗貌。
天色朦朧不明貌。
要睡或者剛睡醒的時的呈朦朧神態的眼睛。
形容醉後兩眼模糊不清的樣子
見“ 醉眼矇矓 ”。
形容雙眼模糊不清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