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昏暗;幽深 2.模糊;不清晰 3.態度不明朗或行為不可告人
1.昏昧不明貌。2.迷濛隱約貌。 3.繁茂貌。
幽暗;昏暗。
亦作“ 綿薆 ”。 亦作“緜曖”。悠久;悠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歲歷緜曖,條流紛糅。” 康有為 《<禮運注>敘》:“然以其彍博浩瀰,舉二千五百年之綿薆,合四萬萬人民之繁眾。” 梁啓超 《<經世文新編>序》:“ 中國 號稱文明之古國也,綿曖二千載,涉歷廿四朝。”
埋沒不顯。
猶掩映。
昏暗不明貌。
幽隱。
昏暗貌。
昏暗不明。
1.指草木濃盛茂密貌。2.指文義隱晦。
怪異、曖昧。
1.昏暗不明貌。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瞿溪山飯僧》詩:“同游息心客,曖然若可睹。” 唐 沉佺期 《餞遠》詩:“曖然清軒暮,浩思非所任。”2.繁茂貌。 唐 蔣防 《日暖萬年枝》詩:“誰道凌寒質,從茲不曖然?”
晴明而時有雲彩遮蓋。
象聲詞。相應和之聲。
和煦的日光。
1.昏暗貌。 2.盛貌。 3.掩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