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旦   [dàn dàn]
[旦旦]基本解釋
天天
[旦旦]詳細解釋
天天。
《孟子·告子上》:“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宋 葉適 《安人張氏墓志銘》:“夫人則旦旦洗面束髮衿紳之,趣使向學。” 清 龔自珍 《題鷺律上人書冊》詩:“香花旦旦願供養,詩讚侑之師其聽。” 蔡元培 《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雖然,世界觀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
誠懇。
《舊唐書·李密傳》:“ 黃河 帶地,明余旦旦之言;皎日麗天,知我勤勤之意。” 李大釗 《青春》:“然吾族青年所當信誓旦旦,以昭示於世者,不在齦齦辯證白首 中國 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 中國 之再生。”
稱盟誓為“旦旦”。
《北史·孫搴傳》:“ 搴 要其為誓, 子昇 笑曰:‘但知劣於卿便是,何勞旦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薛慰娘》:“君欲老夫旦旦耶?我稔知君貧……何見疑!”
明亮。
漢 王逸 《九思·疾世》:“時昢昢兮旦旦,塵莫莫兮未晞。”《隋書·音樂志中》:“離光旦旦,載煥載融。”
[旦旦]百科解釋
讀音:dàn dàn 讀音:dàn dàn 解釋: 1. 天天。 2. 明亮。 3. 誠懇的樣子。 更多→ 旦旦
[旦旦]英文翻譯
Dan 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