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頻頻磕頭貌。 2.擣蒜:五代時秦雍之間稱地方官的勒索行為。《舊五代史·唐書·安重霸傳》:“先是秦雍之間,令長設酒食,私丐於部民者,俗謂之‘擣蒜’。及重霸之鎮長安,亦為之,故秦人目重霸為‘擣蒜老’。”
借端生事,製造麻煩,無理取鬧
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頭次的髒衣放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
1.存心跟人找麻煩,擾亂別人 2.進行破壞
1.用強大力量擊垮;摧毀 2.打破、毀壞或搞掉
暗中玩弄詭計進行攪擾或破壞
倒騰,翻騰
=麻刀
〈方〉折騰;撥弄
〈方〉仔細擺弄
反覆擺弄
輪流替換。
1.踹動。 2.搬,轉移。
猶淘氣。
叢生的蓍草。《史記·龜策列傳論》:“下有伏靈,上有兔絲;上有擣蓍,下有神龜。” 司馬貞 索隱:“擣蓍即藂蓍。擣是古‘稠’字也。”
進擊;攻打。 明 羅曰褧 《鹹賓錄·南夷·貴南諸夷》:“明年,諸將進擣砲木, 羅襪寨 伏兵,計擒賊首 阿革 及賊從 阿義 、 阿黎 。” 明 羅曰褧 《鹹賓錄·南夷·貴南諸夷》:“賊敗走,諸軍乘勝追殺,進擣 都黎 。” 蔡東藩 《南北史通俗演義》第十六回:“惟 魯爽 等進擣 長社 , 魏 守將 禿髮憣 棄城遁去。”
鄙稱。猶傢伙,流氓,光棍之類。
謂暗中乾見不得人的勾當。
打扮、裝扮
1.舂搗藥材。《南史·宋紀上·武帝》:“﹝武帝﹞明日復至洲,里聞有杵臼聲,往覘之,見童子數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藥。”南唐李煜《病中書事》詩:“月照靜居唯擣藥,門扃幽院只來禽。” 2.古代傳說月中有白兔搗藥。 3.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