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允別人的話;承諾
允許;同意
應承允諾
從前的諾言
1.謂未及時兌現的諾言。 2.預先的許諾,諾言。
答應;應承;承諾
蒙古語音譯詞。通譯作淖爾。湖泊。多用於地名。如: 什里諾爾 (在 青海 ); 燒鍋諾爾 (在 吉林 )。
履行諾言。
1.應允;答應;應承 2.項伯許諾。--《史記.項羽本紀》 3.項王許諾。 4.如姬必許諾。--《史記.魏公子列傳》
允諾,答應。--不管表達方式如何,對未來要發生或不會發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證
一同允諾。
珍貴如金的諾言。語本《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楚 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諾。’” 晉 顧雲 《代人上路相公啟》:“果踐玉書,不移金諾。” 宋 陸游 《重修大慶寺疏》:“儻承金諾,敢請水銜。” 明 高明 《琵琶記·南浦囑別》:“孩兒,既蒙 張太公 金諾,必不食言,你可放心早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寶》:“是 阿寶 信誓物。藉口相覆,小生不忘金諾也。”
猶心愿。
在文牘上籤署表示同意的字樣。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楚 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諾。’”後以“諾金”指信實的允諾。
應諾。
1.嘆詞。猶今言罷了。《公羊傳·僖公元年》:“ 奚斯 不忍反命於 慶父 ,自南涘,北面而哭。 慶父 聞之曰:‘嘻,此 奚斯 之聲也,諾已。’” 何休 注:“諾已,皆自畢語。”2.承諾與否。《管子·形勢》:“聖人之諾已也,先論其理義,計其可否。義則諾,不義則已。可則諾,不可則已。”
連聲答應。表示順從。
藤之一種,汁可飲用。
實現諾言。